
- 首页
-
产品
-
- 高纯元素
-
化合物原料
- 氧化物
- 硫化物
- 氟化物
- 氮化物
- 碳化物
-
卤化物
- 氯化镓 GaCl3
- 氯化铟 InCl3
- 氯化铝 AlCl3
- 氯化铋 BiCl3
- 氯化镉 CdCl2
- 氯化铬 CrCl2
- 氯化铬水合物 CrCl2(H2O)n
- 氯化铜(I) CuCl
- 氯化铜(II) CuCl2
- 氯化铯 CsCl
- 氯化铕 EuCl3
- 氯化铕水合物 EuCl3.xH2O
- 氯化镁 MgCl2
- 氯化钠 NaCl
- 氯化镍 NiCl2
- 氯化铟 InCl3
- 硝酸铟水合物 In(NO3).xH2O
- 氯化铷 RbCl3
- 氯化锑 SbCl3
- 氯化钐 SmCl3
- 氯化钐水合物 SmCl3.xH2O
- 氯化钪 ScCl3
- 氯化碲 TeCl3
- 氯化钽 TaCl5
- 氯化钨 WCl6
- 溴化铝 AlBr3
- 溴化钡 BaBr2
- 溴化钴 CoBr2
- 溴化镉 CdBr2
- 溴化镓 GaBr3
- 溴化镓水合物 GaBr3.xH2O
- 溴化镍 NiBr2
- 溴化钾 KBr
- 溴化铅 PbBr2
- 溴化锆 ZrBr2
- 四溴化铋 BiBr4
- 三碘化铋 BiI3
- 碘化钙 CaI2
- 碘化钆 GdI2
- 碘化钴 CoI2
- 碘化铯 CsI
- 碘化铕 EuI2
- 碘化锂 LiI
- 碘化锂水合物 LiI.xH2O
- 三碘化镓 GaI3
- 三碘化钆 GdI3
- 三碘化铟 InI3
- 碘化钾 KI
- 三碘化镧 LaI3
- 三碘化镥 LuI3
- 碘化镁 MgI2
- 碘化钠 NaI
- 粒子猫科研
- 科技观察
- 合作伙伴
- 联系
- 关于
钛酸锶的热释电有什么特点
钛酸锶(SrTiO₃)是一种典型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虽以量子顺电性和超导界面著称,但其热释电效应(Pyroelectric Effect) 在低温区表现出独特性质。
热释电效应基本原理
当晶体温度变化时,其自发极化强度随温度改变而发生变化,导致表面电荷重新分布并产生瞬态电流的现象。数学表达为:
p=dTdPs
其中 p 为热释电系数,Ps 为自发极化强度,T 为温度。
钛酸锶热释电效应的特性
1. 温度依赖性
量子顺电行为:
在低温区(< 105 K),钛酸锶处于顺电相(Paraelectric),无自发极化。但晶格热膨胀诱导瞬态极化,产生显著热释电响应(图1a)。峰值温度:
热释电系数在 ~30 K 达到峰值(约 5×10⁻⁴ C/m²K),远高于传统铁电体(如TGS)的室温响应(图1b)。
数据来源:Phys. Rev. B 25, 925 (1982)
2. 场致增强效应
施加直流偏置电场可诱导场致铁电相变,显著提升热释电性能:
偏置电场 1 kV/cm:
热释电系数在 40 K 增至 2×10⁻³ C/m²K(提高4倍)机制:电场打破Ti⁴⁺离子位移对称性,增强极性涨落。
数据来源:Appl. Phys. Lett. 98, 062901 (2011)
3. 界面协同效应
在SrTiO₃基异质结中(如LaAlO₃/SrTiO₃),二维电子气(2DEG)与晶格耦合产生巨热释电响应:
响应率:达 10⁻⁵ A/W(波长 10.6 μm)
优势:低热容界面提升温升速率,电流响应速度达纳秒级。
数据来源:Nat. Mater. 15, 1263 (2016)
与经典热释电材料的对比
特性 | 钛酸锶 (SrTiO₃) | 传统材料 (如TGS) |
---|---|---|
工作温度 | 低温区 (<100 K) | 室温 |
热释电系数 | 10⁻⁴–10⁻³ C/m²K | 10⁻⁴ C/m²K (室温) |
介电常数 | ~10³ (低温) | ~10² |
可调性 | 电场/应变可调 | 固定 |
应用场景 | 低温红外探测器 | 室温传感器 |
应用方向
1. 高灵敏低温红外探测器
原理:利用低温区高热释电系数,将红外辐射转为电流信号。
性能:
探测率(D*)达 10⁹ Jones(77 K, 波长10 μm)
响应时间 < 100 ns(界面2DEG加速电荷分离)
应用实例:太空望远镜深空红外成像
2. 超快热传感器
优势:低热容与高介电常数组合,实现皮秒级温度瞬态检测。
场景:量子计算芯片的局部热管理监测。
3. 场控热释电存储器
机制:电场调控 p 值,实现“热-电”信号的非易失存储。
能效:写入能耗 < 1 fJ/bit(低温操作)。
当前挑战
低温限制:需配套制冷系统,增加设备复杂度。
介电损耗:高介电常数(εᵣ > 1000)导致热噪声增大。
极化稳定性:场致极化在撤场后快速弛豫,影响持续响应。
前沿进展
应变工程:
在SrTiO₃薄膜中施加双轴压应变,使热释电工作温度提升至150 K(Science 372, 495 (2021))。纳米结构设计:
SrTiO₃纳米线阵列的热释电流密度达 50 μA/cm²(ΔT=1 K),为块材的20倍(Nano Lett. 19, 6594 (2019))。
总的来说,钛酸锶的热释电效应是其在低温区量子行为的衍生特性,通过电场/应变调控可实现高性能红外探测与超快传感,但低温操作仍是应用瓶颈。未来突破点在于提升工作温度与抑制介电噪声。
二面体科技提供多种规格订制的高质量SrTiO3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