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体(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首页
-
产品
-
- 高纯元素
-
化合物原料
- 氧化物
- 硫化物
- 氟化物
- 氮化物
- 碳化物
-
卤化物
- 氯化镓 GaCl3
- 氯化铟 InCl3
- 氯化铝 AlCl3
- 氯化铋 BiCl3
- 氯化镉 CdCl2
- 氯化铬 CrCl2
- 氯化铬水合物 CrCl2(H2O)n
- 氯化铜(I) CuCl
- 氯化铜(II) CuCl2
- 氯化铯 CsCl
- 氯化铕 EuCl3
- 氯化铕水合物 EuCl3.xH2O
- 氯化镁 MgCl2
- 氯化钠 NaCl
- 氯化镍 NiCl2
- 氯化铟 InCl3
- 硝酸铟水合物 In(NO3).xH2O
- 氯化铷 RbCl3
- 氯化锑 SbCl3
- 氯化钐 SmCl3
- 氯化钐水合物 SmCl3.xH2O
- 氯化钪 ScCl3
- 氯化碲 TeCl3
- 氯化钽 TaCl5
- 氯化钨 WCl6
- 溴化铝 AlBr3
- 溴化钡 BaBr2
- 溴化钴 CoBr2
- 溴化镉 CdBr2
- 溴化镓 GaBr3
- 溴化镓水合物 GaBr3.xH2O
- 溴化镍 NiBr2
- 溴化钾 KBr
- 溴化铅 PbBr2
- 溴化锆 ZrBr2
- 四溴化铋 BiBr4
- 三碘化铋 BiI3
- 碘化钙 CaI2
- 碘化钆 GdI2
- 碘化钴 CoI2
- 碘化铯 CsI
- 碘化铕 EuI2
- 碘化锂 LiI
- 碘化锂水合物 LiI.xH2O
- 三碘化镓 GaI3
- 三碘化钆 GdI3
- 三碘化铟 InI3
- 碘化钾 KI
- 三碘化镧 LaI3
- 三碘化镥 LuI3
- 碘化镁 MgI2
- 碘化钠 NaI
- 粒子猫科研
- 科技观察
- 合作伙伴
- 联系
- 关于
Ce:LuAG闪烁单晶光纤
Ce:LuAG闪烁单晶光纤是一种将闪烁体、单晶和波导结构融为一体的高性能辐射探测材料。它代表了新一代辐射探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材料基础
基质材料:LuAG
化学式:Lu₃Al₅O₁₂,即钇铝石榴石中的钇(Y)被镥(Lu)取代。
优势:Lu元素的高密度(~6.73 g/cm³)和高有效原子序数(Zeff ≈ 65)使其对X射线和γ射线具有更高的阻止本领,探测效率更高。同时,LuAG基质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激活离子:Ce³⁺(铈离子)
作为发光中心,Ce³⁺的5d→4f跃迁是允许的电偶极跃迁,因此具有极快的衰减时间(通常在50-70纳秒量级)。
发射波长主要位于500-600 nm的黄绿光波段,这与常见的光电探测器(如硅光电倍增管,SiPM)的灵敏度范围有很好的匹配度。
形态:单晶光纤
定义:这不是传统意义上柔软的玻璃光纤,而是通过晶体生长技术(如微下拉法、激光加热基座法)直接拉制出的直径从几十微米到几毫米的单一晶体。
核心特征:它同时具备了单晶的优异光学性能(高光输出、高透过率)和光纤的几何形态(长径比大、自波导效应)。
核心制备工艺
其制备主要采用先进的晶体生长技术,其中最主流的是:
微下拉法:这是生长单晶光纤最成功的方法之一。在坩埚底部有一个微型喷嘴,熔体在控制下通过喷嘴被向下拉出,同时冷凝成单晶纤维。该方法可以实现直径精确控制、成分均匀的连续生长。
性能优势
Ce:LuAG单晶光纤结合了其材料本征优势和光纤结构的优势:
高光输出:单晶结构缺陷少,光传输损耗低,能有效收集闪烁光。
超快衰减:Ce³⁺的发光特性使其响应速度极快,适用于高计数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应用。
高空间分辨率:纤细的直径使其可以作为成像阵列的单个像素,实现微米级的高空间分辨成像。
良好的抗辐照硬度:石榴石结构本身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剂量的辐射环境下保持性能。
自波导与柔性集成:闪烁光可以在光纤内部通过全反射高效传输,减少了界面耦合损失,并且易于与后端探测器(如SiPM、CCD)进行集成和耦合。
面临挑战:
成本高:Lu元素昂贵,晶体生长技术要求高。
余辉:在某些应用中,其余辉水平可能仍需进一步降低。
长度限制:目前长尺寸、高性能单晶光纤的制备仍有难度。
总结来说,Ce:LuAG闪烁单晶光纤是一种集高密度、快衰减、高分辨率于一体的“精英级”辐射探测材料,尤其在高能物理和下一代医学影像等尖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应用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用于粒子探测、量能器,特别是需要高时间分辨和抗辐照能力的前沿实验。
医学成像: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其快衰减时间能显著提升PET系统的时间分辨率,从而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低的辐射剂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探测单元,可提高空间分辨率和成像质量。
质子/重离子治疗束流监测:用于实时、高精度地监测治疗束流的位置和剂量。
工业无损检测:
用于高分辨率、实时的X射线成像,检测微电子、航空航天部件等的内部缺陷。
安保与核监测:
用于制作便携式、高灵敏的γ射线和中子探测器,用于反恐、边防和环境监测
特点
快:衰减时间极快,响应速度快。
亮:光输出高,信噪比好。
小:结构紧凑,空间分辨率高。
硬:抗辐照和物理损伤能力强。
易集成:光纤形态便于与现代光电探测器耦
-
性能参数 典型值 / 描述 备注 / 说明 化学式 Ce³⁺:Lu₃Al₅O₁₂ 掺铈的镥铝石榴石 密度 ~ 6.73 g/cm³ 高密度,对γ/X射线阻止能力强 有效原子序数 (Zeff) ~ 65 高Zeff,有利于与γ光子发生光电效应 熔点 ~ 2050 °C 高温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发光中心 Ce³⁺ (5d → 4f) 电偶极允许跃迁,因此衰减快 发射波长 (峰值) 510 - 550 nm 位于黄绿光波段,与SiPM和PMT灵敏度匹配良好 衰减时间 50 - 70 ns 核心优势之一,极快衰减,适用于高计数率与时间分辨应用 光输出 25,000 - 30,000 photons/MeV 光产额高,信噪比好。具体数值受Ce浓度、晶体质量影响 能量分辨率 ~5% @ 662 keV 对于Ce:LuAG单晶,在Cs-137源(662 keV)下测得,性能优异 辐照硬度 良好 石榴石结构稳定,能承受一定辐射剂量,性能退化较小 余辉 较低 优于许多氧化物闪烁体(如BGO),但对于超快CT等应用仍需优化 折射率 (@ 发射峰) ~ 1.84 较高的折射率,与光电探测器耦合时需考虑光损失 物理硬度 莫氏硬度 ~8.5 物理性能稳定,易于切割、抛光和处理 潮解性 无 不吸潮,可在空气中稳定存放和使用,便于封装